所需资料顾问依据标准整理
审核材料咨询协助编制
周期6个月左右
IATF16949认证申请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顾问
IATF16949认证顾问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IATF16949认证咨询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IATF16949认证培训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IATF16949认证辅导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建立
证书有效可查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申请条件咨询把光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依据新版标准建立体系
1品质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统计分析和纠正措施的验证工作。
2生产部参加对不合格品评审。
3质量主管负责交付后不合格品的评审。
4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不合格品应隔离、标识,并记录在当天的不合格品记录。
5检验员发现原材料、产品不合格时立即通知采购、车间。
6其他人员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报告有关和人员。
7采购部负责与供方就不合格供货的联络和协调工作。
8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9 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在发现不合格后有权停止生产以纠正质量问题。
1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测量结果有效,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包括测量和试验设备与顾客提供的测量设备。
3职责
3.1品质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台账、检定计划及内部实验室管理;
3.2使用部门负责测量装置的点检和维护保养;
3.4采购部负责测量设备的采购。
4工作程序
4.1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
4.1.1使用部门根据过程监视和测量的要求,向采购部提出申请。
4.1.2采购部会同品质部对其进行可行性审核,确定合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申报计划或提出书面申请,报总经理批准,由采购部采购。
4.1.3大型监视和测量装置购入后,由采购部组织品质部、使用单位、财务部按《基础设施控制程序》要求组织验收,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记录单》。
4.1.4对自制的量具,由生产单位自行设计和制造。
4.1.5对于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品质部建立《监视测量设备一览表》和《量具管理卡》,并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分类编号,对实物量具进行编号和标识。
4.2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或检定
4.2.1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在初次使用前都应进行校准或检定。
4.2.2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的测量基准的测量装置,由品质部联系有校准或检定的计量部门进行校准或检定。
4.2.3对不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的测量基准的测量装置,由品质部联系原设备制造厂进行校准或检定,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见4.2.4)。
4.2.4对本公司自制的量具,由品质部制定进行校准或检定规程,由品质部校准。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见4.2.4)。
4.2.5由品质部根据量具的使用频率和规定,确定检定周期,编制量具周期检定计划(年度检定计划),经品质部审核后,报技术主管批准后实施。
4.2.6由品质部根据《监视测量设备校准计划》安排,对到期量具填通知量具使用部门,并按时送检或自检。
4.2.7对本公司自行检定项目(内部实验室)检定人员必须具备计量员证书。
4.2.8对送检的检定单位(外部实验室),应保留该实验室的CNAS证书复印件,包括其实验室业务范围。
4.2.9校准合格的量具应由由品质部保留校准和验证的证书,并对量具进行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状态。“合格”标签应合格有效期期和所依据的原校准合格证的编号。计量管理人员应为重点量具建立《量具管理卡》。

内审员必须使用过程方法,根据《内审检查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顾客导向过程(CQP)、支持过程(SP)和管理过程(MP)中的每一过程的六个方面进行认真检查审核:
1)该过程的输入是否充分?
2)该过程输出是否适宜和有效?
3)该过程主管部门的责任是否明确和清楚,其岗位人员是否胜任?
4)该过程的资源是否适宜和充分?
5)该过程的运行程序/方法是否正确并得到实施?
6)该过程的业绩表示什么?是否达到了策划的预期目标?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
品质部按按顾客要求的频次,及控制计划的要求,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或功能验证,填写报告。报告应符合顾客的工程材料及性能标准,其结果必须可供顾客评审。
外观项目
若产品被顾客为“外观项目”,或本公司有外观检验要求时,应确保:
a)适当的资源,如外观项目评价区有适当的照明,保持外观检测台清洁;
b)适当时,提供标准样品,包括颜色、纹理、光泽、结构等。评定外观质量的设备要依据《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的要求实施控制。
c)维护和控制外观标准样件及其评价设备;
对从事外观评价人员的能力和进行验证。

校准/验证记录
对所有量具、测量和使用装置,由品质部按《记录控制程序》保持记录:
a) 按工程更改进行的修改(如适用)。
b) 当接受校准时,任何偏离规范的读数。
c) 在校准后,符合规范的说明。
d) 如果可疑材料或产品可能已被发运,通知顾客的记录。
纠正措施
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在全过程中,人员、设备、材料、技术、环境及管理等原因皆可能引起以下不合格或不符合项:
a) 原材料及产品检验、顾客退货发现的不合格;
b)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不符合项、管理评审提出不符合项;
c) 第二、第三方对本厂进行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
d) 顾客抱怨。
品质部负责向发生不合格的部门发出《纠正与预防措施处理单》,并在处理单中对不合格事实予以描述。
品质部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合格进行评审。
确定不合格原因
a) 产品不合格,除偶然发生的原因外,由责任部门负责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
b)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要求处理,填写
《不符合项报告》。
c) 管理评审提出的不符合项按《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处理。
d) 第二方/第三方对本公司进行审核时提出的不符合项,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确定不符合原因。
e) 顾客投诉不合格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原因。
f) 其他不符合項由各部门分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确定不符合原因。
主持分析不符合原因的人/部门负责在《纠正与预防措施处理单》中描述不符合原因,
提出纠正和纠正措施。
评价为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包括人、机、料、法、环等,必要时经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确认。
预防措施
确定潜在不符合
品质部根据审核报告、顾客投诉、顾客满意度调查、合理化建议、不合格品评审单等进行分析,发现潜在不符合,在《纠正与预防措施处理单》中描述潜在不符合现象。
确定潜在不合格原因
品质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确定潜在不符合原因,并在《纠正与预防措施处理单》中描述不符合原因。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