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贯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两化融合体系认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两化融合培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两化融合认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辅导
两化融合申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顾问
价格优惠面议
*
适用标准国标
周期4个月以上
证书有效可靠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管理者代表应组织相关部门识别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内外部资源,并保证其与企业战略以及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向公司层提出决策建议。资源配置的原则和依据:是否有利于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使战略落地。
公司层应确保有效提供、配置这些基础条件和资源,确保两化融合所需基础条件和资源切实供给,并盲目投入;从全局优化的角度出发,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利用率化。各相关部门负责识别和评估这些基础条件和资源不合理所产生的风险,并寻找改进的机会,并优化和维护这些基础条件和资源。
各相关部门应确保资金投入、人才**、设备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等基础条件和资源的相互协调与匹配,避免短板效应。此外还应转变传统的资源独占意识,加强基础条件和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信息反馈控制程序》
《培训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控制程序》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项目控制程序》
《绩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a)各部门/项目组应定期对本部门/本项目组的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培训需求是根据对员工自身的能力和所从事的工作对能力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的。将培训需求提交总经办做为制定培训计划的输入。
b)培训负责部门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
c)培训负责部门应对与两化融合有关的岗位的人员提供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针对人员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的,它可以是培训后的自我评估、考核、实际操作以及工作业绩的跟踪评价或它们的结合。
d)培训负责部门应保持适当的员工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记录。
e)总经办应协同开展两化融合的教育和培训,搭建适宜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采取交叉培养、轮岗锻炼等措施,持续提升员工岗位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GB/T 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新型能力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整合、建立、重构其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
注:新型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是在企业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并随企业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改变。新型能力相对于已有能力,可以表现为量的增长,也可以是质的跨越。
技术
为实现某一目的所需的技能、方法、手段、工具、知识或规则的组合。
注:如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等。
业务流程
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在追求给定目标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期望的结果,所执行的企业活动的部分有序集。
注:源于 GB/T 16642-2008以及 GB/T 18757-2008,经修改。
“两化融合"是近年来制造行业的热词,今天就普及一下,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集中精力发展研发、设计、销售、管理等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环节的集聚和产业的快速增长。中国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使企业发展的路径是“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达到中国2025制造。两化融合是国家战略性部署!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