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S认证**回收标志认证
GRS认证辅导GRS**回收标志认证培训
GRS认证GRS**回收标志认证
GRS认证培训GRS**回收标志认证辅导
GRS认证咨询GRS**回收标志认证申请
GRS认证顾问GRS**回收标志认证咨询
GRS认证申请GRS**回收标志认证顾问
面议
价格优惠
流程顺畅
机构正规
服务电话
a) 组织宣传贯彻GB/T19001-2016 、GB/T50430-2017、ISO14001:2015和GB/T28001-2011标准,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b) 按GB/T19001-2016 、GB/T50430-2017、ISO14001:2015和GB/T28001-2011的要求,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负责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c) 在公司内部负责协调解决一切与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问题;
d) 协助总经理召开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小组会议;
e) 负责公司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审批;
f)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修改、会审等工作;
g) 代表公司与外部机构联络,提供管理承诺;
h) 定期向总经理报告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供管理评审和作为管理体系测量及改进的依据;
i) 负责审批总经理授权的所有管理体系文件,对管理体系中的争议问题有裁决权;
j) 在总经理的授权下,决定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奖惩。
5.5.2.2职业健康安全代表张凌
a) 对全体员工负责,直接向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反映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的情况,反映员工的意见。
b) 了解员工及相关方对职业健康安全的满意情况,及时沟通并提出有关建议
1 .目的:
为使本公司员工安全操作机器设备,通过对机器的定期、日常保养以增加机器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特制定本程序。
2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某某公司所有正使用、预计使用、将来使用之机器设备。
3 3 .定义:
3.1 定期保养:对于某些机器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限磨损后,需对其进行专门保养,以增加机器使用寿命.
3.2 日常保养:为使机器设备能在其长时限内使用,对机器设备进行日常点检.
3.3 保养计划:为使各相关人员自觉进行机器维护保养工作,于保养工作进行前制定的方案,其包括:保养时间、保养人、责任人等,计划包括年度保养计划、定期保养计划、日常保养计划。一般将其归为一份文件(年度保养计划)。
4 4 .职责范围:
4.1 行政部负责机器设备保养计划的制定,及对机器进行定期保养,维修保养。
4.2 各使用部门负责机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机器设备试用报告的填写。
5 5 .内容:
5.1 机器设备的申购
新机器由需要部门依据其生产需要,经总经理签批后,向采购部申请。
5.2 机器设备的试用
对于购入的机器设备,由生产车间对其试用,幷填写《机器设备试用报告》。
5.1 保养计划制定
每年年底,由行政部主管制定机器设备年度保养计划,明确规定机器设备的种类,设备编号,存放地点,保养时间段,保养责任人等 。
5.4 保养档案:
行政部对本公司所**器设备造册入档,档案内容为:机器设备名称、购入日期、机器设备编号、存放位置、定期保养情况、维修保养情况、现在状态
5.5 机器设备定期保养
按照各机器的使用特点,由行政部制定机器设备定期保养的频率、定期的保养人及保养负责人。
幷明确规定机器设备定期保养方法、保养方式。
5.6 机器设备日常保养
5.6.1 机器设备自购入厂验收合格后,由各使用部门进行日常保养,保养内容具体见《机器设备保养作业指导书》,行政部负责对各车间人员进行机器设备保养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保养方法、
保养方式、保养作用等。幷督促各部门使用保等记录。
5.6.2 各车间使用人员负责对机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保养如:清除灰尘、上油等.幷由组长监督执行,且保养人员需做好日常保养记录,车间组长审核确认.
5.7 机器设备维修保养:
5.7.1 如遇机器设备使用不畅,需维修时,由相关部门填写《机器设备维修申请单》,由行政部指派专门人员进行,一般人员没有行政部特别指示,不能私自进行维修,以免造成人身伤害,或对机器设备构成损害。
5.7.2 对其每次维修保养应记入机器设备档案中,以利于相关问题的追溯,如:机器设备的报废、使用寿命、供货商估等。

1.0 目的
通过定期和适时地对本公司社会责任体系进行全面检查和价,保证本公司的 SA 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 SA8000 标准和相关利益团体的要求,确保体系的适应性。
0 2.0 范围
本公司涉及 SA8000 的所有组织要素。
0 3.0 定义
(无)
0 4.0 权责
4.1 总经理:对社会责任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负直接责任,主持管理审活动。
4.2 管理者代表:组织管理审活动,并将有关资料供管理审讨论和决议。
4.3 行政部及文控中心:负责审资料的准备。
0 5.0 作业内容
5.1 审前的准备
5.2.1SA 管理者代表发布召开管理审会议的通知,并经总经理批准。
5.2.2 相关人员负责准备所需的文件资料记录。
5.2.3 由总经理或经理主持管理审会议。
5.3 审会议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议程:
5.3.1SA8000 政策宣传贯彻情况。
5.3.2 社会责任体系的守法状况和绩效估。
5.3.3 内部审核、外部(顾客)审核状况。
5.3.4 纠正及补救行动的完成状况。
5.3.5SA 体系的资源状况价。
5.3.6 对 SA 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及充分性的价。
5.3.7 对 SA 体系进行改善的建议或意见。
5.3.8 上一次管理审的结果跟踪。
5.3.9可能引起管理体系的变更和有关修改情况。
5.4 审会议至少要对以下事项做决议结果:
5.4.1SA 体系重大问题讨论的结果。
5.4.2 对 SA 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完善的内容(工资、工时、健康卫生)。
5.4.3 社会责任体系的有效性方面的改进。
5.4.4 与员工有关部门的体系要求的变更。
5.4.5 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体系实施审、判别达成公司政策及本标准要求的规定。
5.5 审记录及审报告
5.5.1 由 SA 代表*人员编制“管理审报告”,其中必须包含审结论及审要求等相关内容,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分发至相关人员,受控由文控中心存档。
5.6 审结果的实施
5.6.1 需要时,文控中心根据“管理审报告”编制“不合格项纠正与补救行动表”,经 SA 管理者代表审核,下达各有关部门按《事故调查不符合及纠正、补救行动控制程序》的规定实施纠正和补救行动。SA 管理者代表负责*人员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追踪验证。
5.6.2 管理审发现的重大问题,应通过修改、补充、完善体系文件来加以改进和巩固,以不断提高体系的适应性。

1.0 目的
为防范惩戒行为,鼓励全体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特制定此程序。
0 2.0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对惩戒性措施及歧视方面投诉。
0 3.0 定义
(无)
0 4.0 权责
4.1 行政部:负责对员工意见及投诉及时进行收集
0 5.0 作业内容
5.1 公司应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体罚、辱骂或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也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上述惩戒性措施。当员工确实违反法律或纪律,应由管理者代表和员工代表组织采用一种公开公平的,旨在教育员工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不良行为的处罚措施,严禁扣
款、殴打的惩戒行为。
5.2 惩戒性投诉的内容
5.2.1 对员工采取惩戒性措施,应交由员工代表与管理者代表一同价与仲裁,并及时答复员工。
5.2.2 对任何存在的有关歧视性罚款、性侵犯的现象进行处理。
5.3 对惩戒及投诉的处理
5.3.1 本公司规定定期开启总经理意见箱,收集员工意见及建议,并按总经理安排意见进行处理。
5.3.2 一般性意见与建议,由行政部处理,将处理情况通知投诉者,并征询其满意程度。
5.3.3 对有争议的问题或典型性的意见,应由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员工代表一起商讨解决方案。
5.3.4 所有投诉处理结果,行政部应进行公开。
5.3.5 本公司保证重要的意见投诉者不受到歧视。
5.3.6 每 3 个月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召集行政部、各部门经理、员工代表等相关人员,针对上 3个月员工投诉意见及建议进行总结。
5.4 本公司可以参照劳动法规对违反厂内各项规章制度的员工采取相应的处罚。一般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1.0 目的
通过内部对各部门 SA 体系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审核与价,作为确保 SA 体系能持续改善的一种手段,以满足 SA8000 标准或其他约定文件的要求。
0 2.0 适用范围
本公司对社会责任系统运行的内部审核工作。
0 3.0 定义( ( 无) )
0 4.0 权责
4.1 管理者代表
4.1.1 负责 SA 体系审核年度方案的制定,并报总经理批准。
4.1.2 负责安排审核小组成员,*人员跟踪受审核部门的纠正和补救行动的实施。
4.2 审核小组
负责对 SA 体系实际运行状况的审核价工作。
0 5.0 作业内容
5.1 策划与准备
5.1.1 每年初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本年度 SA 体系审核方案,并报总经理批准执行。特殊情况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增加内审次数。
5.1.2 本公司 SA 体系内审每年实施一次。
5.2 内审员的选择和培训
5.2.1 内部审核员不于 SA 推行小组,各部门熟悉本公司运作的管理人员均可进行内审工作。
5.2.2 内部审核员必须接受专门机构的培训并取得内审资格证书。
5.3 审核实施
5.3.1 于正式审核前,由管理者代表筹组内审小组人员,说明本次审核之有关事项,选定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审核作业。
5.3.2 由审核组长发出“内部审核计划”,要保证审核的范围和要素有关。
5.3.3 审核开始前,有审核组长负责召开起始会议,以利于审核员与被审核部门相关人员双方沟通了解。
5.3.4 内审人员可根据“内审检查表”作为审核索引,请被审核部门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如程序书、工作指导书、相关的记录等进行现场观察、询问,检查 SA 系统运作情况,并做好记录。
5.3.5 上一次的审核报告也应列入文件中,若有未结案之纠正措施通知,亦应于审核时予以追踪。
5.3.6 对于审核结果必须加以说明,如“符合、不符合、不适用或列入观察项”。
5.3.7 内审员发现有不合格事项,填写“不合格项纠正与补救行动表”描述不符合事项之状况,定期跟进改善。
5.3.8 内审活动完成后,管理者代表需同受审核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举行结束会议,通报审核结果。
5.4 审核报告
5.4.1 内审组长应根据审核实施具体过程中的发现,编制一份内部审核报告,主要需阐明具体审核实施情况、审核结果,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及时发放。
5.4.2 各责任部门接到审核报告后,在一周内依相关规定开始实施补救和纠正,当填写完整“不合格项纠正与补救行动表”内相关栏目,交管理者代表备案。
5.4.3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审核结果提交管理审会议讨论。
5.4.4 管理者代表负责结果跟踪。
-/gbafcjj/-
a) 公司文件控制应从文件批准和发布直至取消为止;
b) 公司管理者代表主管文件的控制;
c) 公司综合部负责制定《文件管理程序》并实施归口管理,负责管理手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及有关记录的控制和管理;
d) 公司质安部负责技术文件控制和管理;
e) 公司综合部负责法律法规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f) 公司各负责本部门工作职责的相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g)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文件包括:管理体系文件、施工图、设计变更、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适用的检验规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操作规程、工程合同、物资采购合同等。还应包括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如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等;
h) 文件的批准和发布
(1) 管理手册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发布;
(2) 程序文件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其他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文件由公司分管或总工程师批准和发布。
i) 文件的发放、更改、换版、复制、回收、作废和存档,必须按照《文件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