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管理评输出
4.6.1评审活动由总经理主持,各相关部门向总经理汇报各自管理评输入材料,总经理通过各相关部门的汇报对公司管理评审的输入予以评价。
4.6.2办公室根据总经理的评价结论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要充分体现管理评审输入的评价,并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到各部门。作为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源之一。
4.7管理评审活动后续管理
4.7.1管理评审的输出结果,可能引起下列几种情形的调整、改进:
A. 食品**;
B.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
C. 资源的需求等;
D. 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的修订等;
E. 机构职能的调整、完善等。
4.7.2管理评审中做出的改进要求,各责任部门必须切实实施。办公室跟踪、验证,并形成《管理评审跟踪验证报告》,报告总经理。

1 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减少不合格品的影响,避免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购进食品、仓储进货、仓库和销售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的控制。
3 职责
3.1 质控部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监督检查各部门不合格品的控制和处置情况,并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跟踪验证。
3.2 部门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识别、控制和处置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跟踪验证。
4 工作程序
4.1 不合格品的分类
4.1.1 严重不合格:直接影响产品、服务质量或食品安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信誉损害的不合格。
4.1.2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服务质量与食品安全的不合格。
4.1.3 潜在不安全产品:**出关键限值或部分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
4.2 不合格购进物资的评审和处置
4.2.1 购进物资到货后,经检测判为不合格品,保管员不得验收,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报公司分管副经理提出处理意见,采购员负责与供方联系退货或换货。
4.2.2 一般不符合应在现场及时返工纠正;严重不合格品或重要物资不允许让步接收。
4.3 不合格食品的评审和处置
4.3.1 一般不合格品:经加工制作后的产品,如出现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服务质量与食品安全的不合格,应在现场及时返工纠正,如不能返工及时报废处理。
4.3.2 严重不合格品:明显不符合标准要求,不满足顾客要求或不符合法规要求,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报废处理,相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

可追溯系统
公司对预包装食品(粮油、干货、调味品、冷藏冷冻食品)的贮藏作业范围建立且实施了可追溯性系统,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供应商、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
可追溯性系统应能够识别原料和终产品分销途径。
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规定的时间保持可追溯性记录,以进行体系评价,使潜在不安全产品和如果发生撤回时能够进行处置。可追溯性记录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例如可以是基于终产品的批次标识。
7.10 不符合控制
公司贮藏作业范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不符合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实施控制,仓库协助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不符合实施控制,各部门负责相关的纠正、纠正措施、潜在不安全食品的处置、撤回/召回等实施和管理。
根据终产品的用途和放行要求,仓库应确保关键控制点(见7.6.5)**出或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受影响的终产品得以识别和控制。
a)识别和评价受影响的产品,以确定对它们进行适宜的处置;
b)评审所实施的纠正。
所有纠正由质检员批准并予以记录,需要时,由仓管人员或总经理批准,记录包括不符合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和后果以及不合格批次的可追溯性信息。
7.10.2 纠正措施
当关键限值发生**出(见7.6.5)和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以识别和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并在不符合发生后,使相应的过程或体系恢复受控状态,这些措施包括:
a)评审不符合(包括顾客抱怨);
b)对可能表明向失控发展的监视结果的**势进行评审;
c)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d)评价采取措施的需求以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
e)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f)记录所采取纠正措施的结果;
g)评审采取的纠正措施,以确保其有效。
仓库组织实施纠正措施应予以记录。

目的
通过系统的、独立的、定期的审查,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3.职责
3.1办公室组织内部审核工作。
4.工作程序
4.1审核频次
4.1.1正常情况下,内部审核每年进行一次,两次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过12个月。
4.1.2特殊情况下,食品安全小组长授权人力资源部安排增加审核频次。
4.2审核员
4.2.1食品安全小组长任命审核组长,并组建审核组。
4.2.2内审员必须是参加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
4.2.3内审员在审核具体职能部门时,应与该部门的质量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以保持审核结果的公正性。
4.3审核实施
4.3.1审核组长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报食品安全小组长予以批准。《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至少包括:
a) 审核目的;
b) 审核范围;
c) 审核依据;
d) 审核组成员分工及时间安排;
e) 审核组成员不得对本部门进行审核。
4.3.2《内部审核计划》应提前发至各内审员及有关职能部门;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