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
办公室负责内部审核的控制,制订《内部审核程序》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以确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策划的安排、公司所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GB/T 22000-2006的要求;
b)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和更新。
内部审核计划要考虑拟审核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见8.5.2)产生的更新措施。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内部审核程序》中规定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包括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符合情况及原因,不能不适当地延误。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内部审核具体执行《内部审核程序》。

评审对象包括以下内容:
A. 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B.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
C.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ISO22000标准、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和顾客要求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D.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4.4评审策划
办公室根据总经理要求,在管理评审之前策划并实施《管理评审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到相关各部门。
4.5评审输入
A. 办公室提交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B. 办公室提交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C. 各部门提交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变化;
D. 食品安全小组提交紧急情况、事故和撤回(包括撤回)情况;
E. 办公室体系更新活动的评审结果;
F. 销售人员提交包括顾客反馈的沟通活动的评审;
G. 销售部提交供方的能力评价;
H. 办公室提交外部审核或检验情况。

4.4 应急响应
4.4.1 基本思想:如发生事故与紧急情况时,应本着“安全”的思想行动:
a) 当自身面临危险时,应避开危险到安全的地方
b) *将危险或事故情况通知周围人员;
c) 当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
4.4.2 紧急状况的发现人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发生状况的部门,并根据紧急状况的严重程序决定是否打110、119、120报警。
4.4.3 在应急现场的职级的主管应在事情发生的时间根据本程序要求采取具体行动,包括:
a) 控制事态,寻找原因并给予消除。
b) 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的疏散。
c) 报告其上级主管及直接报告总经理。在上级的授权下进行外部沟通。
d) 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态时,应急指挥者应拨打110或119、120、122报警救灾。
4.4.4 报警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联络电话及灾难详细情况,并派专人到路口接警,以争取抢险时间。
4.4.5 当紧急状况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影响时,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要*通知顾客,报告事故与紧急情况的内容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必要时与食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4.4.6 总经理决定进一步的响应行动,包括善后和求助等。

危害的评价
5.2.1 危害评价的输入:通过危害识别产生的《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
5.2.2 危害评价的输出:《危害评估清单》,该清单明确有哪些由公司进行控制的危害,并记录了危害评价的过程。
5.2.3 危害评价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 危害的来源(如危害可能从“哪里”和“如何”引入到产品和/或其环境中):
b)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和/或定量的流行状况,例如发生频次和典型水平、的可能水平、和/或水平的统计分布)。评价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时,应当考虑同一体系中该特定运作前后的环节、仓储设备、仓储及配送服务、周边环境,以及食品链前后的关联。
c) 危害的性质(如增加、恶化和产生的能力):
d) 危害可能产生的不利健康影响的严重程度(如大致的分类,象“严重”、“重大”、“轻微”和“可忽略”)。只有其严重程度可忽略的危害,才可不对其进行控制。
e) 除上述已经规定不需进行控制的危害外,都应列为由公司控制的危害。
5.2.4 食品安全小组组内进行危害评定所需的信息不充分时,可通过科学文献、数据库、公众*和专业咨询获得额外的信息。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