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行时可导致信息资产安全风险的因素分类及责任部门
1、一级风险:直接导致服务器运行中断,介质损坏,信息资产大范围损坏的风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系统服务部承担安全管理责任。主要原因有:
设备断电
存储介质故障
感染病毒
2、二级风险:直接导致信息资产被非法拷贝传播,信息系统停止运行等重大故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由系统服务部和各使用部门和研发部门共同承担安全管理责任。主要原因有:
软件、系统、平台、数据库管理员密码泄露,非法登录,运行数据被修改。
程序入侵
系统运行配置文件非法拷贝传播,使安全管控配置数据外泄。
代码BUG和溢出漏洞
外部攻击
3、三级风险:导致系统运行结果数据错误或业务数据被非法复制传播,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由系统维护部承担安全管理责任。主要原因有:
业务管理员误操作
系统管理员误操作
操作人员帐号口令被窃。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公司信息安全,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2080-2016/ISO/IEC 27001:2013)以及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制订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本企业内部人员、第三方人员等人力资源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人员选拔、人员录用、人力调动、人员离职、人员考核、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第三方人员安全等。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内部人员及第三方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3术语和定义
3.1 人员安全
是指通过管理和控制,确保单位内部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在安全意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3.2 第三方人员
第三方人员是指除本公司员工以外所有的组织和人员。第三方人员分为临时来访的第三方人员和非临时来访的第三方人员。
临时来访的第三方人员是指因某些临时需求来访公司的人员,如:面试人员、客户以及其他来访人员等。
非临时来访的第三方是指来自外单位的专业服务机构,为本单位提供设备、网络、系统、软件、信息安全、保洁等外包服务的工作人员,如:项目人员、保洁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
3.3 安全教育和培训
是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手段,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和信息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具备符合要求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能力。

一级(P1):公司内部关键岗位人员,如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司副总、各部门总监级、经理级的管理人员)、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源代码管理人员、重要账务处理人员(会计主管、薪酬福利主管、法务、出纳)、金融及重点客户部、中高级开发工程师。
二级(P2):基层管理人员(公司主管级的管理人员)以及系统服务部、平台开发部、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开发部、大数据开发部、云呼叫业务开发部、系统架构会、产品部。
三级(P3):测试部、战略及整合营销部、客户增长及增值服务部、服务运营会、大数据营销顾问部、自建服务部。
四级(P4):人力资源部、行政部、商务采购部、总裁办。
五级(P5):临时雇用人员、终客户、来自外单位的专业服务机构等相关第三方人员。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