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的程序
4.3.1 召回产品溯源,以识别召回活动的相关方。必须考虑客户(包括分销商及其顾客)、合作单位、公司内部单位(包括各部门、分支机构和所有员工)、供应商、相关的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包括媒体和消费者组织)。从食品销售、制作采购的全流程各步骤追溯,寻找所有可能的相关方。
4.3.2 根据相关方,选择合适的方式发布召回信息,召回信息应在作出决策后半个工作日内发布。合适方式可以是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媒体公告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编制《召回信息发布记录》。召回信息应编制成文件,如《产品召回公告》,内容包括:
a) 召回小组成员的信息,包括成员名单,24小时联系方式,代表的部门和所承担的职责。
b) 召回产品的信息:召回产品名称,代号或批号,工厂名称,生产日期等;召回的原因,召回产品分销的区域(包括地区、分销商名称和地址)
c) 产品召回的方法、途径和时间。
d) 受召回产品的不合格影响的其他信息,如已使用待召回产品的后果和对策,与召回有关的和赔偿。
c) 给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召回计划范本,或作为召回信息的附件,以便他们通知和协助召回。
4.3.3 产品召回的方法、途径和时间:
a) 应尽可能利用销售网络作为召回网络,由消费者将召回产品交加零售商,再由零售商交回批发商。应明确向公司或批发商报告的方式如电话或传真等
d) 应保持从公司到批发商的接受召回产品的通道,并在召回信息予以明确。
c) 每一批(或件)召回产品均应编制《产品召回登记表》予以记录。
4.3.4 召回产品的处理
a) 召回产品在处理前应进行标识和隔离。
b) 召回产品应作为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潜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规定处理。应建立《不合格(潜在不安全)品处理单》,并注明为召回产品处理。
c) 当召回产品的处置方法为报废时,可由批发商在公司的监督下进行。
4.3.4 产品召回的结束和报告:
a) 召回计划要求的产品全部回收并妥善处理完毕,表示该次召回活动结束。
b) 召回活动结束后,召回小组应编制召回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召回报告应包括召回的原因、范围和结果。

1、目的
规定前提方案的编制步骤和实施方法,确保前提方案与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适应,并能满足如下目的。
a) 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 控制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 控制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划和实施管理。
3、职责
3.1 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前提方案的策划,包括编制组织、审核,以及实施的监视。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前提方案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前提方案的策划,编制、执行和落实本部门负责的前提方案。
4、定义
前提方案:针对运行的性质和规模,而规定的程序或指导书;用以改善和保持运行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及控制危害在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操作性前提方案: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 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s)。
控制措施: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活动。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不属于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前提方案。
5、程序
5.1 前提方案策划时机
a) 设计并实施前提方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建立、实施的起点。
b) 当一个食堂分店开始运作前,应策划前提方案。
c) 根据危害分析的结果,重新评审已经确定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当操作性前提方案不能满足危害分析确定的控制措施要求时,应重新策划操作性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重新策划引致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变化要求应得到识别和实施。
d) 按文件控制的要求,应定期评审前提方案,进行必要的更改,以保证其适宜性。
e) 当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变更时,应重新进行前提方案的策划。
5.2 前提方案的输入
a) 顾客的产品要求;
b) 法律法规的要求;
c) 相关的食品安全指南和国际法典原则;
d) 行业规范;
e) 食品安全研究的技术成果;
f) 经验和同类产品、场所、技术、企业的相同案例;
g) 组织的可控制力和可影响力;
h) 危害分析和HACCP计划的结果。
5.3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
5.3.1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内容,应在如下方面规定要求:
a) 建筑物和设施(包括厨房、专间、库房、就餐场所、厕所和更衣室)的布局、环境、设计和建设;
b) 空气、水、能源和其他条件的供应;
c) 设备和工具要求,包括其预防性维护、卫生设计和每个单元维护和清洁的可达性;
d) 包括废弃物和排水处理的支持。
e) 基础设施的修缮、改造等维护,并保持记录。
5.3.2有必要时,各食堂根据需要,并考虑危害分析的结果和选定控制措施对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能力,应据此编制其适用的《分店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和对基础设施进行、环境进行必要的修缮和改造。
5.3.3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验证:
a) 目的:验证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满足输入的要求,并得到实施。
b) 方法:对照前提方案的策划要求进行文件评审,对照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现场进行确认。
c) 频率: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进行。
d) 职责:由HACCP小组负责。
e) 记录:参加人员应填写验证签到表(会议签到表),编写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验证报告记录验证过程和结果。对验证不合格开立文件更改申请表或不合格处理单以对其进行纠正。

预防措施:
4.3.1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预防措施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3.2识别潜在不合格:
质量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a) 供方供货质量统计,产品质量统计;
b) 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以便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产品、环境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对体系运作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分析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4.3.3发现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质量部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质量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潜在不合格事实,经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后实施,质量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质量部部长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上签名确认。
4.4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及记录
4.4.1在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配置必要的资源,协助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的实施过程。
4.4.2质量部编制《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一览表》,记录各次措施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期完成。
4.4.3由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执行。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