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1)按职责分工负责收集与公司有关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和分类按《成文信息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2)收集积累要求
a.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建立统一文件编号。相关编号见《成文信息管理制度》
b.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拷贝件保留。
c.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3)收集、积累方法
a.收集和积累为做少3档准备。由ISO 办监督,行政人事部执行。在每次档前提前通知各部门文档员收集待档的电子文档,并存放于服务器所在部门文件夹中的“待归档”文件夹,由各部门主管审核。
b.各部门一份文件登记表,重要电子文件每份均需在“电子文档登记表”中登记。
c.电子文档登记表应与电子文档的备份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d.电子文档按其性质在标题前标注其性质:草稿性电子文档、非正式电子文档、正式电子文档、无纸电子文档、文本文件、图象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
e.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内容、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按文件夹分类存放。
5.15.10 局域网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5.15.10.1电子文件不违背《成文信息管理制度》要求,以“电子文件为主、纸质文件为辅”的原则。
5.15.10.2计算机中与管理体系相关的所有文件夹和文件名称的命名应采用实名、全称或简称的方式,避免采用数字、字母代号和个性化的名称;以防止文件和资料的混乱、丢失和无意中删除。
5.15.10.3对于保密和未经授权不得阅读的文件和资料,必须进行文档加密和标识,对于重要文件和资料必须设置为“只读”属性,以避免无意中被修改
![ISO认证审核](//l.b2b168.com/2019/12/03/14/201912031434208223224.jpg)
5.3 文件发放
5.3.1 文件标识及发放部门
5.3.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制度文件、工作文件,由总工室加盖红色受控印章进行发放,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
5.3.1.2 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标准、法律法规由工程收集并按照《合规义务管理制度》,统一编制《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一览表》。与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由工程部提供资料。
5.3.1.3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指导性文件由各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后交行政人事部发放。
5.3.1.4 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外来公文由行政人事部负责识别后转发相关部门。
5.3.2 文件破损、遗失或需增发时,件发放部门负责人审批后重新发放手续。
5.4 评审更新
当公司组织结构、产品、工作流程、法律法规等发生改变时,文件发放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部门所发放的有关文件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对需要改进的文件按本制度4.5条款进行更改。
5.5 文件更改
5.5.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制度文件、工作文件由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更改。
5.5.2 各部门由于工作需要,对文件提出更改时,由审批人对更改的内容进行审核,更改后的文件需重新发放,并将更改前的文件收回。
5.5.3各部门由于工作需要,需增加工作文件时,应将编写工作文件送行政人事部,由行政人事部对该文件的标准符合性及与其它文件的协调性等方面提出意见,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审,原编写部门应根据提出的意见或会审结果作出修改,修改后的工作文件由该部门批准,报行政人事部发放并备案。
5.5.4 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更新见《合规义务管理制度》。
5.5.5 其它各类技术文件的更改由发放部门实施。
5.5.6 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外来公文的更新由行政人事部负责识别。
5.5.7 以上所有文件的更改或更新按照原文件的流程更改,由原审批部门审批后发放。
![ISO认证审核](//l.b2b168.com/2019/12/08/11/201912081133082011704.jpg)
风险管理流程 内容描述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时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风险识别考虑一下因素。
1.质量风险
1.1直接质量风险:工程质量问题,导致返工、返修、报废、降低等级等风险。
1.2间接质量风险:工程交付后使用过程,因质量原因引发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损害风险。
2.环境风险
2.1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2.2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
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2.3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3.经营风险
3.1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
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3.2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
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3.3设备: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3.4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3.5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4.市场风险
4.1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
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4.2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
值风险。
4.3价格风险: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 促销风险:促销
风险包括促销活动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预测失误以及对品质的怀疑等。
5.财务风险
5.1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比如风险筹资的很高, 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
确定性。
5.2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
5.3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5.4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5.5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ISO认证审核](//l.b2b168.com/2019/11/07/19/201911071907122971924.png)
目的
使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的检修、安装、试验的过程得以控制,确保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对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高压配电装置检修工作
3.职责
3.1项目部/运维部负责完成客户方所辖设施的维护、安装、保养、试验、消缺工作;
3.2项目部/运维部负责建立健全发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档案和图纸资料管理;
4.工作程序
4.1检修策划
4.1.1甲方根据内部规定将检修分成计划性检修和非计划检修两类。
a) 计划性检修是根据年度检修计划周密细致地检查发供电设备各部件的工作状态,校核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处理,以及进行重大的技术改造工作。
b )非计划检修是消除发电设备异常工作状态,以防止由于这些设备的缺陷引起机组停机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事故后的检修处理。
4.2发电厂负责编制检修计划,经审批后,通过OA系统发至我方项目部/运维部,项目部/运维部根据甲方的要求进行准备、实施检修、安装和试验工作。
4.2检修过程的控制
4.2.1前期工作
a)计划检修
1)发电厂制定实施计划检修的网络图或施工进度表,于开工前发给我发项目部/运维部。
2)发电厂负责准备检修所需的工具、材料和配件。
3)准备技术资料和停电手续。
b)临时性检修
1)根据甲方检修部门上报的检修分类,对危急情况,项目部/运维部同甲方安全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待办妥申请临时停机手续,且运行班做完安全措施后方可开工。
市场风险,例如:
a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b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
c价格风险: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
5.2.7财务风险,例如:
a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比如风险筹资的很高, 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
b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
c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d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e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ISO认证审核](//l.b2b168.com/2019/12/06/20/201912062021201265184.jpg)
总则
公司应确定和选择改进机会,采取必要措施,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这些应包括:
a) 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要求并关注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b) 纠正、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
c) 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
改进的示例可以包括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变、创新或重组。
10.2、不符合、事件和纠正措施
10.2.1当出现不合格,包括投诉的不合格,公司应:
a) 对不合格、事件做出应对,适用时:
1) 采取措施以控制和纠正不符合;
2) 处置后果,包括减轻不利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影响;
b) 在员工参与和其它利益相关方介入下评估是否需要纠正措施来消除事件或不符合原因,以便不再发生或在其它地方发生。
c) 评价是否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发生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应通过下列活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1) 评审分析不合格和不符合;
2) 确定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
3) 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不符合。
d) 实施所需的措施,职业健康安全体系需按照8.1.2的等级顺序,实施必要的措施包括纠正措施
e)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f) 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g) 需要时,变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应向有关的员工,适当时员工代表及其它有关利益相关方沟通这些文件化信息。
纠正措施应与所产生的不合格的影响相适应。
10.2.2 公司应保留成文的信息,作为以下列事项的证据:
a) 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措施;
b) 纠正措施的结果。
10.3持续改进
公司应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通过:
a) 增强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b) 促进支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文化;
c) 在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时促进员工参与;
d) 向员工、适用时向员工代表沟通相关持续改进的结果;
e) 保持和保留持续改进的文件化信息作为持续改进的证据。
![ISO认证审核](//l.b2b168.com/2019/12/06/20/201912062021199854814.jpg)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