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证书
证书有效期
按新版标准进行初次认证和再认证审核的组织,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
按监督和专项审核的方式转换的组织,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与原证书相同,且不应**过2018年9月14日。
按旧版标准新颁发的认证证书,有效期不应**过2018年9月14日。
证书的处理
在我司获得认可之前,向组织颁发新版国际标准的机构证(不带认可标识),待获得认可后,通过书面评估是否直接换发带认可标识的认证证书。
关于CNAS证书,我司获得CNAS认可后,若新版国家标准未发布实施,则向组织颁发新版国际标准作为认证依据的认证证书。在新版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依据国家标准对认证过程进行复核,对符合新版国家标准要求的,在次监督后换发认证依据标准为新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认证证书;对不符合新版国家标准要求的,应及时做出暂停或撤销处理。
对持有新版标准认证机构证的组织,在转换期内可选择继续保持旧版标准认证证书。持有新版标准的带认可标志的认证证书的组织,旧版标准认证证书同时废止,我司回收作废认证证书。
交付后的活动
公司应满足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在确定所要求的交付后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时,公司应考虑:
a)法律法规要求;
b)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不期望的后果;
c)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用途和预期寿命;
d)顾客要求;
e)顾客反馈。
公司交付后活动可包括保证条款所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如维护服务等)、附加服务(如回收或终处置等)。
8.5.6更改控制
公司应对生产或服务提供的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持续地符合要求。
公司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有关更改评审的结果、授权进行更改的人员以及根据评审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四、噪声控制技术
1.声源的控制
2.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
吸声降噪
隔声减噪
消声降噪
减震降噪
3.接收者的保护
法律法规及环保标准
一、环境管理与环境管理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
清洁生产促进法
污染控制的管理
二、环境保律法规概述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环境保
国际公约 环保法规() 污染防治法 其它法律中的环保条款
地方环境保规 (地方人大) 国家环境保护规章 (**)
地方环境保护规章(地方**)
污染防治法 资源保
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防治法、海洋环境保
噪声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
资源保:森林法、水法等
法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公司制定并执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每年1次,间隔不**过12个月)对公司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公司的战略方向一致。
9.3.2 管理评审输入
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下列内容:
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b)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内外部问题的变化,包括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风险和机遇;
c)下列有关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趋势:
1)客户满意和相关方的相关沟通信息(包括反馈、需求和期望、投诉、包括合规性义务);
2)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3)过程绩效以及服务的符合性;
4)事件调查、不符合/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
5)监视和测量结果,包括服务监视和测量、外部检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环境/安全绩效、重要环境因素、重大风险危险源、管理方案等)等;
6)参与和协商的结果;
7)审核结果;
8)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9)外部供方的绩效;
10)紧急状况、事故和召回。
d)资源的充分性;
e)应对质量/环境/安全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见6.1);
f)改进的机会。
二、环境问题
生态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海洋污染
生态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
三、污染源、污染物及其运动
1.污染源的分类
污染的主要对象(受体):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空间分布方式:点、线、面
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四、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A.大气污染物:
分子污染物,粒子污染物(TSP)PM10,PM2.5(工业,交通,生活)
1.烟尘和粉尘
2.二氧化硫
3.碳氧化物
4.氮氧化物
5.碳氢化物
6.卤化物
B.水污染物
1.重金属(汞、镉、铬、铅、砷 五毒)
2.非金属无机毒物
3.**有毒物质(酚类化合物、**农药、、多环芳烃)
公司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下列事项的证据:
a)不符合/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措施;
b)纠正措施的结果。
任何这方面的活动应形成文件化信息,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10.3 持续改进
公司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提升管理体系绩效。
公司考虑分析、评价结果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确定是否存在应关注的持续改进的需求和机遇。
通过:
a) 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b) 促进支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化;
c) 促进工作人员参与实施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
d) 向工作人员及其所在的员工代表沟通有关持续改进的结果;
e) 保持和保留成文信息作为持续改进的证据。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策划和控制
公司建立、实施和控制满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所需的过程,并通过以下方式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所确定的措施:
——为过程建立运行准则;
——按照运行准则实施过程的控制。
注: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程序。控制可以依一个次序(如消除、代替、管理)实施,并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公司确保外**程受控或可施加影响。应用于这些过程的控制或影响的类型和程度应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
8.1.2.1 从符合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公司应:
a)适用时,建立运行控制,以确保体现在生产和服务开发的环境要求,考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b)适用时,确定生产的环境要求;
c)向包括承包商在内的外部供方传达相关的环境要求;
d)考虑有关生产和服务的提供、交付、处理过程潜在重要环境影响信息的需求。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