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策划和控制
公司建立、实施和控制满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所需的过程,并通过以下方式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所确定的措施:
——为过程建立运行准则;
——按照运行准则实施过程的控制。
注: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程序。控制可以依一个次序(如消除、代替、管理)实施,并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公司确保外**程受控或可施加影响。应用于这些过程的控制或影响的类型和程度应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
8.1.2.1 从符合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公司应:
a)适用时,建立运行控制,以确保体现在生产和服务开发的环境要求,考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b)适用时,确定生产的环境要求;
c)向包括承包商在内的外部供方传达相关的环境要求;
d)考虑有关生产和服务的提供、交付、处理过程潜在重要环境影响信息的需求。

总则
公司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并考虑现有的资源、能力、局限以及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等。
7.1.2 人员
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确定并提供所需要的人员,以有效实施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公司在人员的招聘录用和工作安排上,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方面考虑员工的能力特点,结合岗位要求,合理地安排人员承担各项工作职责,以确保在各工作岗位上的员工都具有承担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能力(包括危险源辨识的能力等)。
当需要外部*帮助建立、实施或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这些*的职责和权限应以协议的方式予以记录。
7.1.3 基础设施
7.1.3.1公司生产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a) 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和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b) 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如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等);
c) 运输资源(如车辆等);
d) 支持(如通讯和信息系统、水、电等)。
7.1.3.2基础设施管理要求:
a) 生产部负责公司生产设备的台帐建立、使用管理、维修保养,使其处于完好状态,确
保工作顺利进行。使用部门或人员负责日常使用于维护管理;
b) 行政部负责厂房建筑物等基础设施的维护与修缮管理;
c) 生产部负责生产运行相关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相关设备的维护;
d) 为提供设备检修,公司需要提供相关的工器具,此部分工器具由生产部负责保管。
过程运行环境
为了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要求,从质量要求、流程、技术、社会、物理和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考虑,公司提供并由各责任部门管理适当的工作环境:
a)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b) 保持良好的办公环境,营造公司内部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加强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潜能,开展创造性工作;
c) 车间现场必须做到安全文明,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d) 积极取得外界及客户的认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行政部负责办公环境的控制,生产部负责产品提供过程相关的运行环境的管理。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 总则
当监视或测量用于验证产品服务要求的符合性时,公司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确保结果有效和可靠。公司应确保提供的资源:
a) 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b) 得到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宜其目的。
品管部负责公司测量资源管理,包括检验和试验器具、计量器具及与之配套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等,应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

公司各部门根据其职责确定、收集和分析以下几方面的数据,以便验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为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适当的信息。
应进行数据分析的重点方面包括:
a)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符合性信息。
b) 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结果(包括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重要影响因素监测的资料、结果,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符合性,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等)。
c) 客户反馈的信息(客户满意调查和投诉、建议)和员工满意度。
d)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验证结果(包括内部、外部审核的数据)的分析。
f)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g)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h)与供方及相关方有关的信息、外部供方的绩效;
i)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总则
公司制订《沟通和信息交流控制程序》,建立、实施和保持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所需的过程,包括:
a)沟通什么;
b)何时沟通;
c)与谁沟通;
d)如何沟通。
当建立沟通过程时,应:
——考虑其法律法规要求;
——确保所沟通的信息与在管理体系内产生的信息一致和可靠。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对其管理体系有关的交流作出回应。
适用时,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信息交流的证据。
7.4.2 内部沟通
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如下的内部沟通方式、方法,在不同部门和层次之间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包括过程和要求、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沟通,使不同层次的人员都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与工作相关信息。对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消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障碍。
为确保内部沟通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沟通过程视需要而定,会议、座谈讨论、通报、书面材料、电子媒体、记录、通讯、内审、管理评审等是可选择的方法。一般沟通活动可包括:
a) 文件(包括记录);
b) 在工作区域内由管理者引导的沟通;
c) 简要情况介绍会或其它会议;通过管理例会和有关专题会议,如表彰会,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与任务有关的应有会议签到表,必要时应做书面会议记录和报告;
d) 布告栏、内部刊物和(或)杂志;
e) 声像和电子媒体,如电子邮件和网址;
f) 组织内人员的调查表和建议书。
鼓励不同岗位之间员工就如何实现目标和工作的配合、协调进行积极充分的沟通。沟通应贯穿于整个体系中,对招投标信息、合同、策划、服务过程、客户、人员资格水平和职责、环境因素、危险源等的预期变化、紧急状态信息、其他内部信息,如员工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等进行明确地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法规及环保标准
三、主要环境法律法规主要内容介绍
四、主要环境管理规定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建设项目实施分类管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
2.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
3.征收排污费制度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不含城市污水,污水处理费)
4.限期治理制度
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申报登记表)
6.环境保护许可制度(许可证、执照、批准证书、资格证书、注册证书、批复)
7.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