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设备的维修
4.5.1 办公室负责组织建筑、设施的修缮。
4.5.2 设备可视具体情况采取现场维修或转场检修。
4.5.3 各部门使用的设施设备,若出现故障,需填写《报修单》报相应控制部门,接到报修单后,有关部门须及时维修、处理。
4.5.4 各主控部门分别负责各自职责范围的检修工作并作好记录。
4.5.5 设备大修后要进行检验,维修质量不合格应返修。
4.6 设施、设备的报废
4.6.1 对于**过使用年限或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属于国家强制淘汰的设施、设备,以及不能达到技术安全要求或造成严重公害的设备可以申请报废,由所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按照有关规定作报废处理。
4.6.2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名义将本公司的固定资产私自报废、转让或变卖。
1 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减少不合格品的影响,避免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购进食品、仓储进货、仓库和销售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的控制。
3 职责
3.1 质控部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监督检查各部门不合格品的控制和处置情况,并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跟踪验证。
3.2 部门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识别、控制和处置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跟踪验证。
4 工作程序
4.1 不合格品的分类
4.1.1 严重不合格:直接影响产品、服务质量或食品安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信誉损害的不合格。
4.1.2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服务质量与食品安全的不合格。
4.1.3 潜在不安全产品:**出关键限值或部分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
4.2 不合格购进物资的评审和处置
4.2.1 购进物资到货后,经检测判为不合格品,保管员不得验收,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报公司分管副经理提出处理意见,采购员负责与供方联系退货或换货。
4.2.2 一般不符合应在现场及时返工纠正;严重不合格品或重要物资不允许让步接收。
4.3 不合格食品的评审和处置
4.3.1 一般不合格品:经加工制作后的产品,如出现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服务质量与食品安全的不合格,应在现场及时返工纠正,如不能返工及时报废处理。
4.3.2 严重不合格品:明显不符合标准要求,不满足顾客要求或不符合法规要求,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报废处理,相应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

目的
通过系统的、独立的、定期的审查,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3.职责
3.1办公室组织内部审核工作。
4.工作程序
4.1审核频次
4.1.1正常情况下,内部审核每年进行一次,两次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过12个月。
4.1.2特殊情况下,食品安全小组长授权人力资源部安排增加审核频次。
4.2审核员
4.2.1食品安全小组长任命审核组长,并组建审核组。
4.2.2内审员必须是参加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
4.2.3内审员在审核具体职能部门时,应与该部门的质量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以保持审核结果的公正性。
4.3审核实施
4.3.1审核组长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报食品安全小组长予以批准。《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至少包括:
a) 审核目的;
b) 审核范围;
c) 审核依据;
d) 审核组成员分工及时间安排;
e) 审核组成员不得对本部门进行审核。
4.3.2《内部审核计划》应提前发至各内审员及有关职能部门;

总则
公司仓库、销售部、产品中心负责策划和开发实现安全产品所需的过程。
食品安全小组及各部门负责实施、运行策划的活动及其更改,并确保有效;这些活动和更改包括前提方案以及操作性前提方案和(或)HACCP计划。
7.2 前提方案(PRP(s))
7.2.1 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前提方案(PRP(s)),以助于控制;
a)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产品和仓库、运输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7.2.2 公司建立的前提方案(PRP(s))应
a)与公司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相适宜;
b)与运行的规模和类型、货品的产品性质相适宜;
c)无论是普通适用还是适用于特定产品或作业,前提方案都应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实施;
d)并获得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
公司在建立前提方案时应识别与以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7.2.3 当选择和(或)制订前提方案(PRP(s))时,食品安全小组应考虑和利用适当信息(如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公认的指南、国际食品法典会的法典原则和操作规范,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
当制定这些方案时,食品安全小组应考虑如下:
a)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b)包括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
c)空气、水、能源和其它基础条件的提供;
d)包括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的支持;
e)设备的适宜性,及其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可实现性;
f)对需仓储、配送的鲜肉、肉制品;供给(如水、空气、蒸汽、冰等)、清理(如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和产品处置(如贮存和运输)的管理。
g)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h)清洁和消毒;
i)虫害控制;
j)人员卫生;
k)其它适用的方面。
食品安全小组每年季度内对前提方案进行验证,用有效文件清单予以公布,必要时按《文件控制程序》对前提方案进行更改。并保持验证和更改的记录。文件宜规定如何管理前提方案中包括的活动。
7.2.4 公司建立的前提方案见“有效文件清单”。

总则
食品安全小组应策划和实施公司内仓储、分装所建立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组合进行确认所需的过程,并验证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8.2 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在实施包含于操作性前提方案OPPR和HACCP计划的控制措施之前,及在变更后(见8.5.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组织进行确认(见*):
a)所选择的控制措施能使其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实现预期控制;
b)控制措施和(或)其组合时有效,能确保控制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并获得满足规定可接受水平的终产品。
当确认结果表明不能满足一个或多个上述要素时,应对控制措施和(或)其组合进行修改和重新评价(7.4.4)。
修改可能包括控制措施(即生产参数、严格度和(或)其组合),和(或)原料、生产技术、配送方式的变更。

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
4.4.1 各部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于操作有特别要求的设施、设备的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4.4.2 若发生设备事故,各部门须立刻报告公司,并组织有关人员调查事故原因、损失情况,提出纠正措施,形成报告上报公司。对事故责任人,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
4.4.3 在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之前,应按规定检查装置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4.4.4 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使用,及时报告品管部,购销部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确定需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
4.4.5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保持设施完好,并作记录。机电单位负责设施设备的特殊维护。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