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人员解聘
4.4.1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公司将对其解聘,
① 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 经考核不安全的人员;
③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规章制度的;
④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⑤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⑥ 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或造成重大损失的;
⑦ 连续不能完成岗位工作目标的;
⑧ 受聘人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4.4.2 人员解聘由办公室具体负责,保存解聘理由和其他相关的记录。
总则
公司仓库、销售部、产品中心负责策划和开发实现安全产品所需的过程。
食品安全小组及各部门负责实施、运行策划的活动及其更改,并确保有效;这些活动和更改包括前提方案以及操作性前提方案和(或)HACCP计划。
7.2 前提方案(PRP(s))
7.2.1 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前提方案(PRP(s)),以助于控制;
a)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进入产品的可能性;
b)产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包括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c)产品和仓库、运输环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7.2.2 公司建立的前提方案(PRP(s))应
a)与公司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相适宜;
b)与运行的规模和类型、货品的产品性质相适宜;
c)无论是普通适用还是适用于特定产品或作业,前提方案都应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实施;
d)并获得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
公司在建立前提方案时应识别与以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7.2.3 当选择和(或)制订前提方案(PRP(s))时,食品安全小组应考虑和利用适当信息(如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公认的指南、国际食品法典会的法典原则和操作规范,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
当制定这些方案时,食品安全小组应考虑如下:
a)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b)包括工作空间和员工设施在内的厂房布局;
c)空气、水、能源和其它基础条件的提供;
d)包括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的支持;
e)设备的适宜性,及其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可实现性;
f)对需仓储、配送的鲜肉、肉制品;供给(如水、空气、蒸汽、冰等)、清理(如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和产品处置(如贮存和运输)的管理。
g)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h)清洁和消毒;
i)虫害控制;
j)人员卫生;
k)其它适用的方面。
食品安全小组每年季度内对前提方案进行验证,用有效文件清单予以公布,必要时按《文件控制程序》对前提方案进行更改。并保持验证和更改的记录。文件宜规定如何管理前提方案中包括的活动。
7.2.4 公司建立的前提方案见“有效文件清单”。
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
5.3.1 已经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通过适宜地选择和实施控制措施或其组合来控制,将预防、消除或减少危害的产生以满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针对每一危害均应识别其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否则,应建立这样的控制措施。
5.3.2 应用逻辑方法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以确定某一控制措施是否关键的控制措施。关键控制措施应满足如下准则:
a) 根据应用的强度,控制措施对已确定食品安全危害的效果是有效的;
b) 对该控制措施进行监视的可行的(具有及时监视以便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能力);
c) 相对其他控制措施,该控制措施在体系中的位置是处于后的,即在其后再无其他控制措施对其控制的危害进行有效控制;
d) 一旦该控制措施作用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将是中等风险以上(见4.2.3)。
5.3.3 通过评审,确定为关键控制措施的列入HACCP计划表进行管理,其他的控制措施作为操作性前提方案进行管理。
5.3.4 对控制措施的评审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编制《控制措施识别和评价表》。

1 目的
建立应急状况的识别和响应机制,确定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订相应的预案,在应急状况发生时做出有效的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食品安全影响。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仓库和服务场所及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3 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应急准备的协调和管理。
3.2 总经理承担响应的责任。
3.3 在应急现场的职级的主管负责按本程序做出响应。
3.4 各部门按其职责执行本程序规定。
4 程序
4.1 应急状况识别:
4.1.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对需要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识别,同时识别出这些情况会给食品带来何种危害,并根据公司、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4.1.2 应考虑的应急状况包括:
a) 突然停水:清洁工序的质量无法保证和食品制作无法继续进行;
b) 火灾发生:影响加工或服务的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
c) 疫病流行:产品和员工有可能成为疫病的传播途径;
d) 地震、台风、洪水等天灾:影响加工或服务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食品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e) 突然停电:由电力支持的正在运作的设施设备停止工作,可能导致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变质。
f) 食物中毒:本公司服务的客户中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可能不是孤立的事件,采用本公司服务的所有人都面临着风险 。
g) 有害物泄漏:掺杂食品,增加食品中的安全危害。
h) 食品供应链的突变:供方的质量事故或供应的中断、运输贮存和分销等合作伙伴的突然改变等会导致公司食品危害的变化。
i) 动物疫情:供货方地域性发生动物疫情状况,增加食品安全危害。
工具消毒过程
收货、贮藏作业过程的工具消毒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消毒执行PRP-02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度《清洗消毒程序》,并填写《车间清洗消毒记录表 》和《消毒液配制记录表》。
4.2.4 成本核算
a﹚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从收货到贮藏的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成本核算,部门负责人和班组长负责管辖范围的成本核算;
b﹚所有成品须经成本核算后按公司有关要求定价,明示销售价格。
4.2.5 服务过程
根据不同服务项目,按照工作手册中有关服务规范的要求完成服务过程,具体参考工作手册的有关内容。
4.2.6 服务质量要求
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全体员工须树立一切为消费者服务的意识,要求做到:文明礼貌、主动热情、清洁卫生、统一着装、规范服务;
4.2.7 遇有顾客投诉,在职责范围内的立即解决;**出职责范围的,立即报请上级,并保持记录。
4.2.8 对调味品生产和服务中的不合格品,执行《不符合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仓库负责监视和测量的控制,对检验测量和实验室设备应提供证据表明采用的监视、测量方法和设备是适宜的,以确保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为确保结果有效性,必要时,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应: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校准或检定的依据应予以记录;
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c)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防止损坏和失效。
校准和验证结果记录由仓库和加工车间等部门以保持。
此外,当发现设备或过程不符合要求时,使用人员应及时报告办公室,办公室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当测量设备不符合时,办公室应对该设备以及任何受影响的产品进行重新检验直至合格,对销售的产品由销售部按《通知与召回控制程序》实施撤回,办公室重新检验直至合格,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处置。这种评价和相应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仓库按《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终产品检验及服务制度》规定对监视和测量实施控制并保存监视和测量结果的记录。

目的
对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部门获得并使用有效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所有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
3.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办公室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主控部门。
3.2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使用文件的控制。
4.工作程序
制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做体系文件分类清单——体系文件发布、实施——确定文件发放范围——做文件发放/回收登记——文件更改申请、审批——评审体系文件——更改文件及标识——发放更改通知更换文件——更改文件——做更改文件清单——文件作废及通知——做作废文件清单——技术及各部**资料管理——外来文件管理——质量记录控制
4.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及分类
a) 层: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b) *二层: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及程序文件
c) *三层:作业性文件
d) *四层: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记录)
e) 外来文件:包括与ISO22000有关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文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管理性文件等。
4.2文件的编制、审批和发放控制
4.2.1公司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食品安全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编写,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2公司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统一由办公室发放。发放前由食品安全小组确定文件发放范围,发放时将发放情况记录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4.2.4文件发放要保证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各个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