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深圳
业务范围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认证顾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ISO9001认证辅导顾问现场协助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ISO9001:2015
周期1个月左右
ISO9001认证咨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申请材料顾问协助
所需资料咨询整理
1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按策划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
2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审核;
3 负责体系策划的公司;
4 确保公司运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5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的审核;
6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公司;
7 公司持续改进活动的策划;
8 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意见;
9负责在整个公司内开展各种形式活动以提高员工对满足顾客要求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重要性意识,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意识;
10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与外部联络和内部协调工作;
11 负责管理评审的准备和改进事项的跟踪。
ISO 9001认证适用行业
ISO 9001基本上没有行业的限制,理论上只要是一个组织就可以使用这个标准。
ISO 9001申请条件
1. 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及许可证复印件;对需要生产许可证、3C证书等要求的组织,应提供有效的生产许可证、3C证书等;对组织还应提供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等;
2. 认证申请书(申请书中的认证体系、产品、生产经营地点和产品/服务适用标准,人力和技术资源、外包信息、认证范围等应填写完整)/合同;
3. 受控的管理手册和(或)程序文件;
4. 多场所清单(适用时);
5. 施工单位在建项目清单、许可证(适用时);
6. 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制造型组织)或服务流程图(服务型组织);
7. 组织管理使用的电子化技术情况(电视电话会议、 网络会议、网络交流、远程电子技术);
8. 1998年后新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批复页及相应的“三同时”验收批复页;
9.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10.地理位置图及厂区平面示意图,包括地下管网和污染点(适用时);
11.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清单。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总则 公司应确定:
a)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b)确保有效结果所需要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
c)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
d)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时机。
公司应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公司应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结果的证据。
顾客满意
公司应监视顾客对其需求和期望获得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公司应确定这些信息的获取、监视和评审方法 。通过客户对产品质量、交付、服务等方面满意度的,从而实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的测量和改进.
监视顾客感受的方式可包括顾客调查、顾客对交付产品或服务的反馈、顾客会晤、市场占有率分析、赞扬、担保索赔和经销商报告。
分析与评价
公司应分析和评价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的适宜数据和信息。公司收集并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以供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为实施持续改进提供机会。各部门利用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提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a)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b)顾客满意程度;
c)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d)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e)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f)外部供方的绩效;
g)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注:数据分析方法可包括统计技术。
公司应通过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识别需改进的内容,并落实责任部门实施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a)了解ISO9000 系列标准发展概况;
b)理解GB/T19000 标准的部分术语;
c)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重点理解: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环境、相关方 、支持的内涵;
d)理解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e)了解运用基本概念和原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其他管理体系标准和模式;
f)了解GB/T19004 标准的结构、适用范围及与GB/T19000、GB/T19001标准的关系;
g)掌握GB/T 19001 标准的要求。

标识和可追溯性
为了防止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产品的混淆和误用,并实现对产品的必要追溯,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标志或标记,并针对测量和监视要求,对产品的状态进行标识。产品的标识要进行控制和记录。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顾客提供财产是指顾客提供的设计依据性资料,如图纸、物料、设备工艺或其他设计依据性文件等。应对顾客财产进行登记、验证、保护和维护。当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必须加以记录,需要时报告顾客,记录应予保持。
防护
当产品在内部处理,直至成品完成交付顾客之前,必须妥善保管,对设计产品提供防护,包括标识装帧、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以防止损坏。
交付后的活动
公司应满足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在确定交付后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时,公司应考虑:
a)法律法规要求;
b)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不期望的后果;
c)其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用途和预期寿命;
d)顾客要求;
e)顾客反馈。
公司实施交付后的服务,包括施工现场服务、客户以及合同规定提供的其他服务
更改控制
公司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稳定地符合要求。公司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有关更改评审结果、授权进行更改的人员以及根据评审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1. 目的
公司应采取措施,对已发现的不合格,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公司应确定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2. 范围
适用于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3. 术语
无
4. 职责
4.1生产部负责在出现质量问题有必要时填写《不良品记录表》,并跟踪验证。
4.2 当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出现不符合项时,由审核员发出《不良品记录表》,并进行跟踪验证。
4.3 生产部、生产部负责组织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
4.4 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
4.5 信息专员在纠正改进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起监督协调作用。
5. 工作程序
5.1 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a. 同一供方同一种产品(服务),连续两批(次)严重不合格;
b. 过程、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出公司规定值时;
c. 顾客投诉时;
d.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出现不符合项时;
e. 管理评审出现不符合项时;
f. 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时。
5.2 采取纠正措施的方式、方法
5.2.1 当出现5.1a情况:由管理部采购人员根据生产部提供的《不合格品处置记录》传达给供方,要求十个工作日内分析原因,确定纠正措施传回,由生产部对下一批进货进行质量跟踪,若无明显改进时,由管理部撤消供方。
5.2.2 当出现5.1b情况,由发现异常部门(人员)填写《不良品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栏并配合相关部门或人员分析原因,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在不合格品处置记录中对应栏内填写纠正措施并执行。生产部负责跟踪验证。
5.2.3当出现5.1c情况时,生产部填《不良品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栏,并组织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落实纠正措施并将结果返回到顾客手中,反应时间不能**过。必要时汇报给总经理。
5.2.4当出现5.1d情况下,由审核组审核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记录》中“不合格事实”栏,由责任部门定出纠正措施,审核员确认后负责跟踪验证,详见《内部审核程序》。
5.2.5 当出现5.1e和f情况时,由生产部填写《不良品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及“原因分析”栏,定出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并实施。生产部进行跟踪验证。
5.3 内、外任何部门或个人向本公司传递产品潜在不合格信息时,由生产部、生产部召开有关部门分析研究专题会,确认潜在不合格事实后,确定相关责任和解决部门,由生产部、生产部填《不良品记录表》,制定预防措施,由责任部门实施,生产部、热流道技术部、模具部负责验证和记录效果。
5.3.1 在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总经理负责协助调配必要的资源,协助原因分析或确定责任部门,并对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对措施逾期未能完成的,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再次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期限。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