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工作步骤
5.1危害的识别
5.1.1 危害识别的输入:
a) 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产品描述表、布置图和流程图、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等;
b) 经验;
c)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与所论该类产品有关的流行病学和其他历史数据;
d) 来自食品链中,与终产品、半成品和食品链终端(消费阶段)食品的安全可能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
5.1.2 危害识别的步骤:
a)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部门都应参加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并提交初步的《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初稿),明确每一个产品或过程流程图上的每一个步骤的所有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b) 食品安全小组将各部门识别的《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初稿)进行汇总,确定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形成《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讨论稿)。
c) 必要时,食品安全小组组织各部门对《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讨论稿)进行会审,后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后定稿。
5.1.3 危害识别的规范:
a) 应明确危害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b) 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骤、生产设备、生产服务和周围环境、以及食品链的前后联系。
c) 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应列出了在所有产品类型、过程类型和加工设备类型(潜在可能(即理论上的)发生的危害;
d) 当下一环节是实际消费时,只要可能,应针对每个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终产品中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并将确定的结果和依据记录入《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

文件换版
4.5.1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换版:
a) 当更改次数或更改内容过多影响使用时;
b) 当制定文件的依据发生重大改变时;
c) 当公司的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d) 当市场环境或顾客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4.5.2文件进行换版后,办公室要及时收回并销毁作废文件,同时做好《文件发放回收记录》,以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文件。因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应标记清楚,防止混用。
4.6文件管理
4.6.1各部门对所使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妥善保管。
4.6.2未经总经理批准,所涉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不得翻印和对外借阅。
4.6.3办公室对公司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备案,并建立《受控文件清单》,其他部门控制好本部门所使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建立本部门的《受控文件清单》,以备检索。

卫生和安全
4.3.1 车间应执行《*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操作流程及标准》等有关法规。
4.3.2 个人卫生须符合《卫生操作流程及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4.3.3 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重点加强对食品链的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4.3.4 保持贮藏作业、配送工具内外环境整洁,操作间、设施齐全;每天要保持作业场所的整洁,作业完成后进行常规卫生清洁,具体卫生标准执行《卫生操作流程及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4.3.5 区域卫生分片负责落实到人,卫生检查采取自查、公司每日抽查与每月普查相结合的形式;在检查中,凡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执行《不符合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
4.3.6 做好作业区域、贮藏的油、水、电设施的安全防护工作;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员工应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公司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将结果记录在《作业管理考核记录》中。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