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系统的、独立的、定期的审查,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3.职责
3.1办公室组织内部审核工作。
4.工作程序
4.1审核频次
4.1.1正常情况下,内部审核每年进行一次,两次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过12个月。
4.1.2特殊情况下,食品安全小组长授权人力资源部安排增加审核频次。
4.2审核员
4.2.1食品安全小组长任命审核组长,并组建审核组。
4.2.2内审员必须是参加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
4.2.3内审员在审核具体职能部门时,应与该部门的质量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以保持审核结果的公正性。
4.3审核实施
4.3.1审核组长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报食品安全小组长予以批准。《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至少包括:
a) 审核目的;
b) 审核范围;
c) 审核依据;
d) 审核组成员分工及时间安排;
e) 审核组成员不得对本部门进行审核。
4.3.2《内部审核计划》应提前发至各内审员及有关职能部门;

持续改进
总经理承诺组织食品安全小组,各职能部门及公司全体员工,采用沟通(见5.6),管理评审(见5.8)、内部审核(见8.4.1)、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见8.4.2)、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见8.4.3)、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见8.2)、纠正措施(见7.10.2)和食品卫生管理体系更新(见8.5.2),以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总经理承诺,组织食品安全小组按本手册的规定,开展食品安全活动,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更新。
食品安全小组通过内、外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每季度的个月评审危害分析(7.4)、已建立的操作性前提方案PRP(s)(7.5)和HACCP计划(7.6.1)。需要时,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危害分析,已建立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进行更新。
评价和更新活动应基于:
a)来自5.6中所述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的输入;
b)来自有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其它信息的输入;
c)验证活动结果分析(8.4.3)的输出;
d)管理评审的输出(见5.8.3)。
办公室记录更新活动,保持更新记录,并口头和以记录的形式向总经理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见5.8.2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更新时,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注:本手册的支持性文件见《文件有效版本清单》。

总要求
文件要求
管理承诺
食品安全方针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
职责和权限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沟通
应急准备和响应
管理评审
资源提供
人力资源
基础设施
工作环境
(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施)总则
前提方案PRPS
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危害分析
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
HACCP计划的建立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