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设备清洁
4.5.1 制订公司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时应考虑原物质的去除,清洗工艺应能彻底清洗祛除生产线上残留的原物质。
4.5.2 公司清洁工艺验证项目应包含原残留的验证。应制定验证程序文件,包含生产线原残留分析、关键控制点、取样方法、清洁验收标准、原检测标准等内容。
4.5.3 含原产品的生产转换,应做好设备特别是共用设备的清洁工作,做好相应清洗记录和检查记录,防止原残留导致交叉污染。
4.5.4 生产开机前,应检查是否符合产品排序与清洁要求、设备检查标牌上清洁记录是否完整进行监测。确敏原不会带入下一批原料或产品中。
4.5.5查看设备检查记录发现存在不符合清洁程序情况,应在开始生产前按程序规定重新清洁,应对所有受影响的原料或产品实施“隔离”。运营部应评估受影响批次产品的原含量,采取加注原成分声称措施处理。
4.5.6 清洁记录应实行月检制度,并根据半成品或终产品原检测结果、清洁监测结果进行清洁工艺有效性和符合性评估。对清洁工艺实行持续改进以及再验证。

1.目的
规范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制定过程,确保每个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体系中的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操作限值确定和形成操作性前提方案活动。
3. 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操作限值,批准操作性前提方案。
3.2 食品安全小组:分析确定操作限值,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制定操作性前提方案。
5.程序
5.1 操作限值的初步拟制
5.1.1 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对每个控制点需确定操作限值,以确保每个关键控制点限值在安全值以内。这些操作限值可以是一些主观信息。
5.1.2 食品安全小组成员根据收集的文件、*意见、实验的结果提出操作限值。
5.2 操作限值的分析
5.2.1 对于食品安全小组成员提出的操作限值,提出人应能够提供依据进行说明,并有全囯确认的相关文件、*意见、试验结果的支持。
5.2.2 食品安全小组听取操作限值的说明后,应就其符合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以保证操作限值符合控制要求、实施现场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5.3 操作限值的验证
5.3.1 操作限值的正确性需要进行验证,以保证实施的效果。
5.3.2 对于同样性的工艺条件或试验参数,有文件资料证明,可以通过文件的复核作为验证。对于公司特有的工艺条件参数或试验,应收集相应的工艺参数资料或试验报告,以证明参数和效果的有效性。
5.3.3 对于新增的、公司内部无法进行确认的,应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评价,通过外部评价证明参数和其效果的可行性。
5.4 操作限值的确认
5.4.1 操作限值验证完成后,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将其登录于“操作限值一览表”。
5.4.2 操作限值一览表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后作为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基准。

1.目的:
确定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食品安全影响。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工厂范围内各种紧急事故的准备、处置工作。
3.0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台风暴雨、能源故障、直接环境的突然污染、新的危害、不科学的媒体宣传的预防和管理。
3.2 品控部:负责对以上紧急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组织处理。
3.3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识别紧急状况,以及配合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在紧急事故中对食品安全卫生等问题统筹和协调,并作终批准。
4.0定义
紧急事故:指不可预见而实际有可能发生的对食品安全和卫生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如火灾、化学品爆炸、台风暴雨、生物、阴谋破坏、能源故障、直接环境的突然污染、新的危害、不科学的媒体宣传等。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