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
食品安全小组根据危害分析,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控制措施中需用操作性前提方案进行控制的食品危害,制订相应的操作性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s))应形成文件,针对每个方案应包括如下信息:
a)由方案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见7.4.4);
b)控制措施(见7.4.4);
c)有监视程序,以证实实施了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s));
d)当监视显示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分别见7.10.1和7.10.2);
e)职责和权限;
f)监视的记录。
操作性前提方案见本手册。
![潮州食品安全体系认证](//l.b2b168.com/2019/11/07/19/201911071907581540914.png)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沟通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人员培训控制程序
设施、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通知和召回控制程序
贮藏、配送服务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不符合控制程序
纠正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验证控制程序
![潮州食品安全体系认证](//l.b2b168.com/2019/11/18/17/201911181723190579604.png)
7.4.3 危害评价
食品安全小组应对每种已识别的食品安全危害(7.4.2)进行危害评价,以确定消除危害或将危害降至可接受水平是否是生产安全食品所必需的;以及是否需要控制危害以达到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应根据食品安全危害造成不良健康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对每种食品安全危害进行评价。应描述所采用的方法,并记录食品安全危害评价的结果。
7.4.4 控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价
基于7.4.3的危害评价,食品安全小组根据公司车间内鲜肉分解生产线,从原产品的预处理、相关作业、到入库冷冻的特点,应选择适宜的控制措施组合,预防、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在选择的控制措施组合中,应根据7.3.5.2中的描述,对每个控制措施控制确定的食品危害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应对所选择的控制措施进行分类,以决定其是否需要通过操作性前提方案或HACCP计划进行管理。
选择和分类应使用包括评价以下方面的逻辑方法:
a)相对于应用强度,控制措施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效果;
b)对该控制措施进行监视的可行性(如及时监视以便能立即纠正的能力);
c)相对其它控制措施该控制措施在系统中的位置;
d)该控制措施作用失效的可能性;
e)一旦该控制措施的作用失效,结果的严重程度;
f)控制措施是否有针对性地制订,并用于消除或将危害水平大幅度降低;
g)协同效应(即,两个或更多措施作用的组合效果优于每个措施单独效果的总和)。
属于HACCP计划管理的控制措施按照7.6实施,其它控制措施应作为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s))按7.5实施。
控制措施分为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CCPs),并记录评价的结果。
7.4.5 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分类见《HACCP计划》中的危害分析工作单。
![潮州食品安全体系认证](//l.b2b168.com/2019/12/08/12/201912081226192066904.jpg)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