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为保证公司建筑、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识别、提供、管理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使用的建筑、设施、设备、支持等的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组织向业主单位申请建筑、设施的修缮。
3.2 生产部负责监督检查基础设施的状态及各种生产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3.3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购置的设施、设备固定资产手续;
3.3质控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监督、检查,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设施、设备的使用、保养。
4 工作程序
4.1 设施识别
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a﹚建筑及设施(办公场所、操作间、工作场所及相应设施等);
b﹚设备和工具(机械设备、电子设备);
c﹚支持(水、电、气、暖、通讯、软件等的供应);
d﹚运输设备与设施。
4.2 设施、设备的购置
4.2.1 各部门根据需要购置设施设备,填写《设备配置申请单》,公司总经理批准后进行采购,具体执行《采购控制程序》。
4.2.2 使用部门技术人员根据合同、、随机资料对设备进行验收。验收内容一般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配件、技术资料等是否与合同或其它技术要求一致;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单》。

基础设施
公司应建立和保持实现食品安全所需的基础设施。
6.3.1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
b)过程设备、生产设备、工具、监测装置;
c)支持设施,包括运输和通讯设备;
d)环境保护设施等。
6.3.2 对已配量的基础设施由仓库负责主持日常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并设立台帐或清单加以控制,具体按《设施、设备管理控制程序》中有关规定执行。
6.3.3 对新配置的基础设施由仓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价和认可,确定其满足要求的程度。
6.4 工作环境
公司应建立、管理和保持实现食品安全所需的工作环境。
6.4.1 工作环境系指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包括:
a)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b)环境的因素。
6.4.2 食品安全的工作环境要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公司要提供良好卫生的生产加工环境和厂区环境,并由食品安全小组主持对工作环境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按《良好操作规范》、《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实施。

4.2 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针对识别出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包括:
a) 突然停水:停止在本车间的作业,隔离未完成制作的原料或中间品送到邻近的车间制作食品供应,或就近采购食品保证供应。二者都必需满足管理体系的控制要求。直至恢复正常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对水质要重新评价,合格后才进行正常生产。
b) 火灾发生: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按应急预案控制火情,必要时报警处理;火扑灭后应清理现场,对现场和设备、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的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灾后应确保火灾原因已经完全消除。
c) 疫病流行:在本体系要求的基础上,按当地疾病防控机构和检验检疫机构指引应对。
d) 地震、台风、洪水等天灾:天灾发生时应遵 扼守有关防灾措施。灾后应在确定设施、设备和工器具满足了管理体系要求后才能恢复生产,并重新考虑是否要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再设计。
e) 突然停电:停电将影响一些加工设备的运作,如果在当天服务完毕电力都不能恢复,受影响的食品或原料应按潜在不安全品处理。电力恢复后,应对受影响的设施、设备重新清洗消毒并试运行确保其正常。
f) 食物中毒:立即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组织对中毒者的抢救。同时按召回控制程序要求控制危害的扩散。与有关部门一起分析中毒原因,若是公司提供的食品导致中毒,应进一步寻找出中毒来源的原料和采购、供应商情况,以彻底消除中毒源。重新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及评审,以确定是否有必要修改。
g) 有害物泄漏:先保证食品及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与有害物的隔离,预防掺杂和污染。根据有害物的性质和泄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h) 食品链的紧急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估,必要时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更新。
i) 动、植物疫情:当动、植物疫情发生时,办公室应紧急通知各部门采取防御措施,并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及当地农业部门,对发生疫情的原料隔离存放,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严格监控,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请当地农业部门*进行鉴定、评估和分析,确定疫情预警。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