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服务正规
认证流程规范
服务范围全国
认证类别食品安全
证书标志CNAS&UKAS
办理周期依据企业配合情况
付款方式面议
证书查询网站认监委
年审是否费用是
企业是否要配合需要
BRCGS认证办理食品安全**标准认证顾问
适用标准ISO22000:2018
周期1-4个月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a小组成员必须参加培训,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原理与应用能力。
b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实施、保持、改进和更新的管理。
c负责HACCP计划的拟订、实施、验证、改进和更新工作。
d负责前提方案(含GMP)、操作性前提方案(含SSOP)的拟订、实施、验证、改进和更新工作。
e负责公司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
f负责各部门预防、纠正措施的与审核。
g负责体系的验证(包含内审)的组织实施。
1.目的
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保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和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记录。
3. 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所有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管理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正确应用、日常整理、保存和保护。
3.3人事行政部:负责记录的检查、督办和定期汇总保管。
4. 术语和定义
4.1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
4.2 记录保存期限:短的保存期限要求,法律法规或顾客、文件对记录有保存期要求的,也应该得到满足。
5. 实施要求
5.1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编制、填写、收集、保管。
5.2 记录的格式和标识
5.2.1使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格式化记录,可从文件管理人员处获得空白表格。
5.2.2管理体系文件没有规定记录格式的,由各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
由文件管理人员备案后使用。
5.2.3记录格式的设计、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有关文件更改的规定执行。
5.2.4记录的标识,包括记录名称、记录表格编号(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记录的
时间、有关责任人的签名,以及分类识别号一般为顺序号,必要时可标明部门或范围。
5.3 记录的填写
5.3.1 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准确、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填写时,内容
不得遗漏,未发生项应在栏目上用单杠划去。不得用铅笔或红色笔(除非文件规定)做
记录。
5.3.2 如因笔误或填写错误要修改,应采用单杠划去,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内容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姓名及日期。修改前的记录应能识别,不得用涂改的方式修改记录。
5.3.3 记录应得到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主管的审核。审核应关注内容是否正确无误,有无明
显的错误字段错误,填写全不全,是否易认。
5.3.4 文件有规定时,记录应得到有相应职权的人的批准方为有效。
5.3.5 记录的填写、审核、批准人均应手写签名,并签署日期。
5.4 记录的管理和跟进
5.4.1人事行政部编制《记录清单》,列明所有格式化的记录,
并规定记录的保存部门和保存期限,并附上原始样本。
5.4.2在记录使用期内,各部门必须把所有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存放于通风、
干燥的地方,所有的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各部门按规定的期限保存记录。公司
人事行政部至少应每季度一次地对已**过使用期限的记录归档集中保存,
5.4.3人事行政部应至少每年一次检查各部门记录的使用、管理情况。
5.4.4 **过保存期或无参考价值的记录应清点登记,编写报告,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同意后销毁。
**过保管期限仍需留用的,应另柜存放并标识。
5.4.5 记录是一种的文件,应遵守《文件控制程序》中的要求,包括使用、借阅、批
准、保存和保护、修改、销毁等。记录无发放要求。
5.4.6 记录的发放和传递按记录的填制或签字要求执行。与记录无关的人员查阅记录应得
到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
5.4.7 当规定记录的文件没有具体规定时,记录的签发部门负责跟进记录的填制,直
到与其有关的活动全部完成,且记录得到妥善处理和管理。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1.目的
建立应急状况的识别和响应机制,确定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订相应的预案,在应急状况发生时做出有效的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食品安全影响。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食品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3.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应急准备的协调和管理。
3.2 总经理承担响应的责任。
3.3 在应急现场的职级的主管负责按本程序做出响应。
3.4 各部门按其职责执行本程序规定。
4. 实施要求
4.1 应急状况的识别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对需要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进行识别,同时识别出这些情况会给食品带来何种危害,并根据公司、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应考虑的应急状况包括:
a) 突然停水:清洁工序的质量无法保证和食品制作无法继续进行;
b) 火灾发生:影响加工或服务的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
c) 病流行:食物和员工有可能成为病的传播途径;
d) 地震、台风、洪水等天灾:影响加工或服务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食品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e) 突然停电:由电力支持的正在运作的设施设备停止工作,可能导致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变质。
f) 食物中毒:本公司服务的人群中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可能不是孤立的事件,采用本公司服务的所有人都面临着风险 。
g) 有害物泄漏:掺杂食品,增加食品中的安全危害。
h) 食品供应链的突变:供应商的质量事故或供应的中断等合作伙伴的突然改变等会导致公司食品危害的变化。
4.2 制定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针对识别出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包括:
a) 病流行:在本体系要求的基础上,按当地疾病防控机构指引应对。
b) 地震、台风、洪水等天灾:天灾发生时应遵守有关防灾措施。
c) 食物中毒:立即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组织对中毒者的抢救。同时按《食品撤回控制程序》要求控制危害的扩散。与有关部门一起分析中毒原因,若是公司提供的食品导致中毒,应进一步寻找出中毒来源的原料和采购、供应商情况,以彻底消除中毒源。重新对质量、卫生、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是否有必要修改。
d) 车辆运输故障:发现生产车辆发生故障,应有备有车辆作为替代。若车辆发生事故,按交通运输管理局相关的应急措施来开展抢救。
e) 食品链的紧急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估,必要时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体系的更新。
f) 办公区域火灾:按照租供方的消防管理规定来开展应急措施。
4.3 响应的**
4.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与当地(食品和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抢险救灾中心、医院等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抢险救灾途径。
4.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有计划地对岗位责任人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和模拟训练,并作好相关记录。
4.3.3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可行并有必要时,可组织训练或演习。
4.3.4 应定期检查办公区域应急预案规定的设施设备如消防设施、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等,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4.3.5 保持应急预案所需的标识,包括对应急设施设备及其使用的标识、应急电话的标识等。
4.4 应急响应
4.4.1基本思想:如发生事故与紧急情况时,应本着“安全”的思想行动:
a)当自身面临危险时,应避开危险到安全的地方;
b)*将危险或事故情况通知周围人员;
c)当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
4.4.2 紧急状况的发现人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发生状况的公司,并根据紧急状况的严重程序决定是否打110、119、120报警。
4.4.3在应急现场的职级的主管应在事情发生的时间根据本程序要求采取具体行动,包括:
a) 控制事态,寻找原因并给予消除。
b) 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的疏散。
c) 报告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或直接报告总经理。在上级的授权下进行外部沟通。
d) 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态时,应急指挥者应拨打110或119、120、报警救灾。
4.4.4报警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联络电话及灾难详细情况,并派专人到路口接警,以争取抢险时间。
4.4.5当紧急状况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影响时,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要*通知客户,报告事故与紧急情况的内容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必要时与食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4.4.6总经理决定进一步的响应行动,包括善后和求助等。
1.统一指挥驻地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
2.组织驻地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驻地正常秩序;
3.协调与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络,配合相关对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小组下设立生产部,按照小组的指示,负责食品安全应急工作的具体事务。
1)职责:
① 负责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保持相关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的记录;
② 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清洁及杀菌等,并保持相关记录;
③ 负责本生产区域内的环境整理、整顿、清洁及清扫等。
2)任职要求:
① 18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年以上工作经验;
② 熟悉本岗位生产工艺的要求;
③ 熟悉设备的日常保养、清洁及杀菌和操作要求。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