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计划的建立
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根据危害性分析建立控制措施中,需用HACCP计划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应建立HACCP计划。HACCP计划的实施按以下要求进行
7.6.1 HACCP计划
HACCP计划应形成文件;针对每个已确定的关键控制点,应包括如下信息:
a)关键控制点(见7.4.4)所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
b)控制措施(CCPs)(见7.4.4);
c)关键限值(见7.6.3);
d)监视程序(见7.6.4);
e)关键限值**出时,应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见7.6.5);
f)职责和权限;
g)监视的记录。
7.6.2 关键控制点(CCPs)的确定
7.6.2.1 食品安全小组依据危害分析判断树和CCPs判断顺序确定关键控制点。
7.6.2.2 对于由HACCP计划(见7.4.4)控制的每个危害,针对已确定的控制措施确定关键控制点。
7.6.2.3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见《HACCP计划》中的危害分析工作单。
7.6.3 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的确定
对于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的监视,应确定其关键限值。
应建立关键限值,以确保终产品(见7.4.2 )食品安全危害不**过其可接受水平。
关键限值应可测量。
应将选定关键限值合理性的证据形成文件。
基于主观信息(如对产品、过程、处置等的感官检验)的关键限值,应有指导书、规范和(或)教育及培训的支持。

潜在不安全产品的评价:
除非监视外的其他证据能证实控制措施有效;或针对特定产品的控制措施的组合作用有证据说明达到预期效果以及抽样、分析和其他验证活动证实受影响批次的产品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外,不得放行潜在不安全产品。
部门经理负责识别、评估潜在不安全产品,采取纠正措施。
4.4 不合格服务的评审和处置
4.4.1 严重不合格
a﹚由质控部及相关部门共同分析产生严重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处置方案,向受其影响的顾客表示歉意,并在顾客同意的情况下采取减免、赔偿措施或重新提供服务等处置方法;
b﹚对造成严重不合格的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进行培训教育并处罚,将处理结果填写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中;
c﹚对顾客重新提供服务后,由人事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实施跟踪验证,执行《纠正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4.4.2 一般不合格
a﹚由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置,及时当场纠正或当日解决,向受其影响的顾客表示歉意,经顾客同意后,可重新提供服务或减免;
b﹚相关部门对员工进行服务质量教育,必要时给予处理,由部门负责人进行跟踪验证。
4.4.3 潜在不安全产品:
对无证据表明产品可安全放行的潜在不安全产品,应由部门经理确认并对相应产品实施处理,包括重新加工或直接销毁和按废物处理。
4.5 各部门须将《不合格品处理单》提交人事部。为消除不合格,公司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发现的问题和潜在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执行《纠正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6 在按上述要求评价前,所有不合格品须在控制下予以保留,当不合格品已经不在本部门控制范围内,应启动《通知和召回程序》。
4.7 撤回:为能够并便于完全、即使地撤回确定为不安全产品的终产品批次,管理者应*有权启动撤回的人员和负责执行撤回的人员,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应策划实行撤回演练,并做好记录,具体安排见《通知和召回程序》

4.2.3选择供应商的基本原则
a) 供应商须是所供应产品的生产商户或其*的代理商。
b) 供应商须提供一定时限的合理的保持服务,并有能力提供保证。
c) 对长期一直品质良好,交货期稳定准时,信誉良好,服务优良的供应商,**选择。
d) 在相同条件下,**选择获得ISO9001、ISO14000认证的供应商。
e) 选择3家以上的相同采购对象的供应商,对其物资的质量、价格、服务等进行综合比较。
f) 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大型系统解决方案应提供上门安装调试、培训等服务,否则应有相关的等价补偿包括退换货等。
4.2.4所有评价合格的供应商都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在有采购需求时使用。
4.2.5 采购部应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大供应商队伍,为采购提供更大选择空间。
4.2.6已有的供应商应在适当时机保持再评价,填写《供应商再评价记录》,确保其持续合格的供应能力:
a) 每年应进行一次再评价;
b) 当出现严重的质量不合格时进行。
c) 如果连续二次出现供应不合格,应取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4.2.7 C类采购品的供应商根据了解样品或实物,以及单、品牌效应在采购前对其进行能力、质量和价格方面评价比较,不做评价。
4.2.8 顾客供料或由顾客*的采购不作供方评价,但应将供方表现及时反馈给顾客。

目的
对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部门获得并使用有效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所有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
3.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办公室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主控部门。
3.2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使用文件的控制。
4.工作程序
制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做体系文件分类清单——体系文件发布、实施——确定文件发放范围——做文件发放/回收登记——文件更改申请、审批——评审体系文件——更改文件及标识——发放更改通知更换文件——更改文件——做更改文件清单——文件作废及通知——做作废文件清单——技术及各部**资料管理——外来文件管理——质量记录控制
4.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及分类
a) 层: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b) *二层: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及程序文件
c) *三层:作业性文件
d) *四层: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记录)
e) 外来文件:包括与ISO22000有关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文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管理性文件等。
4.2文件的编制、审批和发放控制
4.2.1公司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食品安全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编写,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2公司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统一由办公室发放。发放前由食品安全小组确定文件发放范围,发放时将发放情况记录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4.2.4文件发放要保证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各个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