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响应的**
4.3.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和各食品主管应与当地**(食品和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消防机关、抢险救灾中心、医院等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抢险救灾途径。
4.3.2 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突发事件与本部门有关的项目,有计划地对岗位责任人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和模拟训练,并作好相关记录。
4.3.3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可行并有必要时,可组织训练或演习。
4.3.4 应定期检查应急预案规定的设施设备如消防设施、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等,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4.3.5 保持应急预案所需的标识,包括对应急设施设备及其使用的标识、应急电话的标识等。

4.6 设施设备异常处理
4.6.1 操作人员在日常操作中,发现设施设备产生异常时应立即报告现场主管,由生产部许可的有资格的人员进行故障检修,并填写《设施设备检修记录》。
4.6.2 如需外部力量才能排除故障,由生产部经理填写《设施设备维修申请单》交总经理批准后,联络原厂家或相关技术厂家,予以检查修护。
4.6.3每次检修执行完毕均应试机确认,并填写《设施设备检修记录》,记录更换的机件材料名称和检修结果。
4.6.4当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购置价格时,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设备报废申请单》,由总经理批准后实施报废。对不能使用的设备,应在《设备台帐》进行状况标识。
4.7设备的标识
设备的标识由设备部负责,设备标识采取挂牌标识,注明“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操作者、设备状态(良好、正在检修、停用、报废)。

5 工作步骤
5.1危害的识别
5.1.1 危害识别的输入:
a) 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产品描述表、布置图和流程图、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等;
b) 经验;
c)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与所论该类产品有关的流行病学和其他历史数据;
d) 来自食品链中,与终产品、半成品和食品链终端(消费阶段)食品的安全可能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
5.1.2 危害识别的步骤:
a)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部门都应参加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并提交初步的《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初稿),明确每一个产品或过程流程图上的每一个步骤的所有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b) 食品安全小组将各部门识别的《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初稿)进行汇总,确定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形成《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讨论稿)。
c) 必要时,食品安全小组组织各部门对《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讨论稿)进行会审,后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后定稿。
5.1.3 危害识别的规范:
a) 应明确危害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b) 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骤、生产设备、生产服务和周围环境、以及食品链的前后联系。
c) 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应列出了在所有产品类型、过程类型和加工设备类型(潜在可能(即理论上的)发生的危害;
d) 当下一环节是实际消费时,只要可能,应针对每个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终产品中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并将确定的结果和依据记录入《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清单》。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