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对贮藏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贮藏服务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销售部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程序的制定和监督。
3.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贮藏、成本核算、质量、卫生、安全、服务等过程的管理工作。
3.3 销售部负责的日常运作,组织督导本部人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食品材料贮藏服务、成本核算、安全等工作。
3.4 销售部负责将顾客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定期进行数据分析。
4 工作程序
4.1 贮藏作业准备
4.1.1 仓管人员、销售部根据顾客要求及市场情况,准备贮藏环境,销售部主管准备相关的配送用具准备、安排。
4.1.2 需配备相关贮藏器具时,依采购管理程序,将《请购单 》报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完成采购、验收,具体执行《采购控制程序》。
4.1.3 严格执行物资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发放制度。
4.2 贮藏服务过程
4.2.1 贮藏过程
根据食品类别不同品种,按照贮藏操作流程、管理制芳完成贮藏服务过程。
4.2.2质量要求
a﹚保证收货、贮藏的质量,严格按标准作业及验收;
b﹚销售出货的各种食品原材料应取不少于规定重量的样品冷藏保存24小时以上,以备查验,留样需填写《留样台帐》;
可追溯系统
公司对预包装食品(粮油、干货、调味品、冷藏冷冻食品)的贮藏作业范围建立且实施了可追溯性系统,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供应商、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
可追溯性系统应能够识别原料和终产品分销途径。
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规定的时间保持可追溯性记录,以进行体系评价,使潜在不安全产品和如果发生撤回时能够进行处置。可追溯性记录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例如可以是基于终产品的批次标识。
7.10 不符合控制
公司贮藏作业范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不符合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实施控制,仓库协助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对不符合实施控制,各部门负责相关的纠正、纠正措施、潜在不安全食品的处置、撤回/召回等实施和管理。
根据终产品的用途和放行要求,仓库应确保关键控制点(见7.6.5)**出或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受影响的终产品得以识别和控制。
a)识别和评价受影响的产品,以确定对它们进行适宜的处置;
b)评审所实施的纠正。
所有纠正由质检员批准并予以记录,需要时,由仓管人员或总经理批准,记录包括不符合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和后果以及不合格批次的可追溯性信息。
7.10.2 纠正措施
当关键限值发生**出(见7.6.5)和不符合操作性前提方案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以识别和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并在不符合发生后,使相应的过程或体系恢复受控状态,这些措施包括:
a)评审不符合(包括顾客抱怨);
b)对可能表明向失控发展的监视结果的**势进行评审;
c)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d)评价采取措施的需求以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
e)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f)记录所采取纠正措施的结果;
g)评审采取的纠正措施,以确保其有效。
仓库组织实施纠正措施应予以记录。

4.5培训
4.5.1办公室根据下列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当年度《年度培训计划》:
①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要求;
② 公司发展所隐含的明示的知识;
③ 作用和管理艺术;
④ 团队的建设;
⑤ 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沟通的技巧;
⑥ 市场方面的知识以及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⑦ 创造和革新技术;
⑧ 公司的方针和目标,公司的变化和发展前景;
⑨ 安全操作;
⑩ 公司新规章制度。
4.5.3各责任部门、车间必须严格执行《年度培训计划》,每项培训活动结束后,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培训记录表》,并报办公室归档保存。
目的
对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部门获得并使用有效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所有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
3.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办公室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主控部门。
3.2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使用文件的控制。
4.工作程序
制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做体系文件分类清单——体系文件发布、实施——确定文件发放范围——做文件发放/回收登记——文件更改申请、审批——评审体系文件——更改文件及标识——发放更改通知更换文件——更改文件——做更改文件清单——文件作废及通知——做作废文件清单——技术及各部**资料管理——外来文件管理——质量记录控制
4.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及分类
a) 层: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b) *二层: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及程序文件
c) *三层:作业性文件
d) *四层: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记录)
e) 外来文件:包括与ISO22000有关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文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管理性文件等。
4.2文件的编制、审批和发放控制
4.2.1公司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食品安全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编写,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2公司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统一由办公室发放。发放前由食品安全小组确定文件发放范围,发放时将发放情况记录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4.2.4文件发放要保证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各个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4.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标识
4.3.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分准用、停用、报废三种。
4.3.2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合格的标识为“准用”,失准或**过校准周期而未校准的标识为“停用”,不能正常工作,标识为“报废”。
4.4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4.4.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由使用部门严格按照该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2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的使用要求确保适宜的环境。
4.5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失准处理
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失准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仓储部报告。质控部对该设备检验和实验过的结果重新评价和检验。
4.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停用、备用、报废
4.6.1停用、备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仓储部做好标识,并确保适宜的贮存环境。
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搬运、贮运期间做好防震、防潮、防锈蚀的保护工作,确保完好的准确度;
4.6.2需报废的监视和测量设备首先由仓储部鉴定后,经总经理批准后予以报废。
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
公司应描述公司内产品现有的控制措施、过程参数和(或)及其实施的严格度,其详略程序为实施危害分析所需(见7.4)。
还应描述可能影响控制措施的选择及其严格程度的外部要求(如来自顾客或主管部门)。
上述描述应根据7.7的要求进行更新。
作业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见《HACCP计划》。
7.4 危害分析
7.4.1 总则
食品安全小组应实施危害分析,以确定需要控制的危害,确保食品安全所需的控制程度,以及所要求的控制措施组合。
7.4.2 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7.4.2.1 食品安全小组应识别并记录与作业产品相关的所有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这种识别应基于以下方面:
a)根据7.3收集的预备信息和数据;
b)经验;
c)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流行病学和其它历史数据;
d)来自食品链中,可能与终产品、中间产品和消费食品的安全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
应指出每个食品安全危害可能被引入的步骤(从投入、作业和交付)。
7.4.2.2 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
a)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骤;
b)设备、设施/服务和周边环境;
c)在食品链中的前后关联。
7.4.2.3 针对每个识别的食品安全危害,只要可能,应确定终产品中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确定的水平应考虑已发布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顾客对产品的预期用途以及其它相关数据。确定的依据和结果应予以记录。
1目的
对从事影响产品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进行适宜、必要的管理和培训,确保各岗位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各类人员的管理及培训活动。
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员工的招聘、教育、培训及档案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人员配置及岗位技能的培训。
4工作程序
4.1岗位设置
4.1.1 办公室根据公司的管理发展需求,对公司的岗位进行设置,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1.2 所有工作必须先设立岗位,后配置人员。没有岗位一律不得配置人员。
4.1.3 办公室对每一岗位制定《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并经总经理批准后作为各岗位人员的规范要求,《岗位任职资格要求》要说明岗位名称、文化教育、专业培训、实际操作技能、经历或资格、相关岗位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等能力要求。
4.2岗位考核
办公室根据《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对公司现有职员和有意向到公司工作的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在《求职申请书》。
4.3待岗和岗位代理
4.3.1 公司职员在没有明确岗位的情况下实行待岗制。
4.3.2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待岗:
① 为储备的目的而引入的优秀人才而暂时没有岗位;
② 工作人员因任何原因不宜继续在原岗位工作;
③ 因任何原因被暂时停止工作;
4.3.3 待岗人员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必须服从人力资源部安排的工作。

-/gbafcjj/-
http://iso9001fsc1.b2b168.com